多年前就获悉老家浙江宁海马岙珍藏一部宋代俞氏祖先编纂传承下来的金字家谱,但由于身在外地工作一直未能目睹金字谱。五一节携家人回故里,才如愿似偿,真是一眼看千年。
《金字谱》是二十世先祖俞浙公亲手编纂。俞浙公(1215——1300)名公浙,字季渊,号默翁,晚自号曲致老人,是五峰俞氏二十世始祖,宋开庆元年(1259)进士、监察御史。他敢于弹动贾似道而闻名天下,后授大理寺少卿,最后以兵部尚书退休。
《金字谱》记载了自唐武后光宅元年(864)至南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590年间俞氏家族的发展藩衍支派分支、散处地域情况。自一世祖庄府君至二十世止的世系均载列分明。
全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四篇序文,由太平承务郎东野撰写的“谱宗法”;由祭酒郑克连撰写的“谱图引”;由翰林学士吴浩撰写的“谱序”;由俞浙公撰写的“重修俞氏家谱序”。
第二部分是画像与赞词,共十二幅,有俞卿侯东汉广陵王之子;晋将军俞縱御史;安州太守;五峰俞氏一至七始祖。还有一幅无名俞公像和俞浙公的像。每位先祖都有一段赞词评价。
第三部分是世系图,绘制了从俞氏始祖俞庄起至二十世止的各氏真实的名纬,并分列了剡、杭、汴、明各大派的排序。又翔实地记载了马岙、静安、明伦、学东、乌坑、百官、嵩下、微州,括苍、婺州各支派。金字谱历经六朝七百多年传承至今,实属俞氏之魂传家之宝。由于沧桑变迁,云烟更嬗,此谱已是满目创伤。当我手捧金谱时心情沉重,如不及时抢修,就有毁于本代之险。为使金字谱能代代相传,褒扬先祖,激励后代,教育子孙,经村里长者们同意,我和我弟昆仲俩,捐资於今年仲夏委托上海图书馆文献保护修复研究所进行彻底整修复原。
本人趁负责金字谱修复机会,通过对全谱情况考证后认为:
现存时间早
我国宗谱纂修的历史渊源悠久,自隋唐而上,“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虽五代以后一度“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但到宋以后谱学复兴,尤其在北宋以降,政府罢谱局而废官修,私家著述谱牒更为普遍,如欧阳修撰《欧阳氏谱图》,苏洵撰《苏氏族谱》等是。其后则循数十年一修之贯例连绵不断。但由于朝代更替,兵燹不断,加之天灾人祸,元代前的家谱能传承下来的已是廖廖无几,现存的家谱的大多是明清以后的。据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中心提供所载俞氏家谱共八部,都是光绪和民国年间编纂的。今年深圳会议上福建福清俞氏宗亲在交流中提到中国俞氏第一部家谱诞生于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但不知是原谱还是历史记载不得而知。据现有材料判断,这部俞氏金字谱成谱于宋德佑元年(1275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俞氏家谱。这是俞氏家族的一笔珍贵财富。对研究我国古代家谱,尤其是宋代家谱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真可谓是一件国家级的重要文献资料。
成谱用料好
此谱为经折式装订法,全谱共72页。封面为青色手工麻棉织布装裱。谱文用广漆调和金粉书写在褐色绫纸上装裱而成。古代有“绫纸赞词以宠之”之说。所谓陵纸赞词,就是在陵纸上写一些赞美的语言以及朝廷如何宠幸下官。绫纸是当时质地最好的一种纸张。据《宋史、选举志》所载,牒文(是古代通用的一种官方公文)所用纸为绫纸。该谱用调和金粉和矿物颜料写画在染色的绫纸上,说明主编家谱的先祖在成谱过程中精心策划,用纸用料十分考究。正因为当时制作讲究,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尽管金粉已脱落,但字迹清晰可见,画像色彩栩栩如生。
传承管理严
谱内有一款家谱使用保管规定要求十分严格明确:“祖先神像所在,观是谱者当整肃衣冠,焚香礼拜方好展卷,不可亵玩。斯谱之作几经洗心滌虑,博访汇辑然后成编,必须柜匣珍藏,毋得损坏。凡后孙子敬之!重之!谨之!慎之!”后代子孙遵循这一规定,代代相传,严格管理,不管遇到什么兵燹、运动、地震、洪水等天灾人祸都能泰然如置。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年代里,家谱是作为扫四旧的首位来消毁的,一旦发现有人保存,就有可能遭到生命危险。马岙一位70多岁老人俞兴法,为了保存这本金字谱,冒着生命危险,把谱藏在自己住宅的墙里面,才得以安全渡过。到了八十年代村里修谱时才奉献出来。这位老人因积德行善活了104岁。据现存资料分析可知此谱732年来至少修复过三次,第一次是元朝癸亥秋月,二十二世孙瑶孙公,当时发现有损坏现象,立即捐资重修。谱中瑶孙公亲笔撰书载道:“斯谱吾祖季渊公所作,未几越回纪忽已蒸坏,予不忍,先人数十年编定之,深心一旦弃之也,遂捐已资重修,因绘季渊公神象附后,以示不忌云”。第二次是在民国初年。这次修复虽无文字记载,但有物件证明,在这次上海图书馆全面整修中,发现谱页裱装的夹层中有一张铅印的民国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913年)浙江潮第645号报纸作为衬垫,这张报纸足以证明此谱在民国初年整修过。第三次修复就是今年夏天,委托上海图书馆文献保护修复研究所全面整修。这次修复后,俞氏子孙为使金字谱防潮、防盗、防蛀、防火,专门买了一只1.5米高的保险柜,由专人保管,让俞氏金字谱永存。
内容权威高
首先是参与编纂金字谱的人物层次高,阅历深,掌握的资料多。此谱共有十位高官亲自参与。主编俞浙公,历任宣教郎(宋时文教散官七品),监察御史(主弹劾),著有《六经审问》《离骚审问》《韩文举隅集》等著作,最后以兵部尚书退休,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中国人名大辞典均有记载。首序《谱宗法》由宋朝太平承务郎刑东野起草并亲书。第二篇序《谱图引》由祭酒郑克连起草并亲书。祭酒是宋朝国子监总负责人,掌管行政管理大权。第三篇《谱序》由翰林学士吴浩起草并亲书。第三篇《重修俞氏家谱序》由俞浙公起草并亲书。十篇赞词均由井门都谏陈旭、卢奇山、郡守王克、学正赵白溪,礼部郎中钱世、左布政许国恒等敬赞并亲书。
第二是谱序观点鲜明。四篇序中都强调人本思想,营造和谐家族。《谱宗法》中指出:“宗法不谱,昭穆混淆,仁孝既失,其于根本追远之意,漫不加省,而尊尊亲亲之道,遂不明矣。因著其说,以俟守法君子焉。”《谱图引》中提出,“有了家谱,就能由本以及支,自近以及远,历千百世犹一日也”。《谱序》中告之:“天下之事多矣,莫不各有其本。如水必有其源,故流之不竭也。如木必有其根,故为荣而不遏也。人不可以不知本,否则士而不知本,则非贤士;农而不知本,则非良工;商而不知本,则非巨商;家而不知本,则家不能齐;国而不知本,则国不能治;天下而不知本,则天下不能平。立根厚者枝自茂,发源深者流自长也。俞浙公当政事之暇,殷殷以祖宗功德为念,殚心淬志,摭拾于兵燹之余,搜缉于间关之际,汇而成编。俞浙公之尊祖敬宗如此,其自得于务本之意,可谓深且远矣。希俞氏子孙,以公之心为心,则福履之绥,将駸駸乎其未艾也。”意思是:只要俞氏子孙不忘本,就能实现幸福和平生活,象马一样奔驰而不止。当代政府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说到底就是要抓以人为本,否则达不到和谐。
第三是世系图脉络清晰,纲举目张。俞浙公和其兄长俞瑞公积十多年的精力,根据祖焱公提供的鄞之大晦谱,通过旁搜博访,逆流穷源,考其真的才编成俞氏大宗谱世系图。自庄翁,祥正翁、智之翁、彦晖翁、致昱翁得五代祖。六世祖稠公,字惠卿、行乡六、为唐睦州(今浙江建德)剌史,配张氏,封宜人。生四子,長瑋珣,次瑋珫,三瑋玢,四瑋玗,相繼登進士。珣公仕剡邑令(今新昌嵊州),天下瓜分,是非大道,兼罹黄巢之乱[始于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终于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遂隐居邑东之五峰。俞于新昌为著姓,族属自唐抵今,多处散处。其初有杭派、京派、明派,又演而为马岙、静安、明伦、学东、乌坑、百官、嵩下诸派;又有微派,婺派、括派。《金字谱》中世系图详细分为寓青社世祖图;江南俞氏统宗图;五峰派徒静安、明伦、游谢、马岙等图;杭派图,杭派徒括,歙图及各支派图共34幅。真可谓是一览无余。恕我狂言,江、浙、沪、皖、豫、赣等地区的俞氏可在《金字谱》中找到祖根。
俞鹏飞补充:“金字谱”的修复是德高、德宽二兄弟造福后人的功绩。提到:“夹层中有一张铅印的民国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913年)浙江潮第645号报纸作为衬垫,这张报纸足以证明此谱在民国初年整修过”。我要提醒的是:这张报纸是文物,希望善待保藏。
编者注:俞学小助手暂无能时时在线,如果有怠慢,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