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俞氏宗亲联谊总会主办
南楚俞氏宗亲联谊分会协办
|
浙江省家谱编修与制作标准浙江省家谱编修与制作标准 2022年9月17日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在宁波天一阁研讨家谱文化 钱茂伟等 公众史学 2023-07-14 00:00 发表于浙江 (中华俞氏宗亲总会授权俞氏网转发) 1.标准总则 1.1制订宗旨: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独特的家谱修编优良传统,提高当代家谱编修质量,遵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及《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参照相关修谱实务著作,征询相关从业人员意见后制定本标准,增加行业标准有效供给,以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浙江省民间家谱编修健康发展。 1.2标准性质:本标准属推荐性标准,既是社团标准,也可作为行业标准。 1.3家谱定义与类别:传统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血缘子孙历史的载体,亦称族谱(宗谱)。随着社会转型、语言环境和技术手段的变化与多元化,本标准创新设置统谱、公众家谱、百姓联谱、影像家谱四大类型,与传统家谱合为五大类型。姓氏通谱是以行政空间为单位的中华姓氏文化谱建构。百姓家谱是直系五世家庭的谱系之作。百姓联谱是指百姓家谱的汇总。如以村为单位编纂,可称某村百姓联谱,简称为村谱。影像家谱是指用影像手段来建构的家谱。 1.4家谱标准制定的意义:在于规范,避免各种不全面、不完善的行为,保证当代家谱修编基本质量,促进修谱专业性和优质家谱的不断涌现。 1.5家谱标准制定的原则:传承传统,顺应现代,遗惠后人;规范基本,拓展多元;支持个性,倡导特色。 2.修谱原则 2.1一个家庭、一个族群、一个同姓大宗,均可依据特定家族单位修谱。在一个迁居相当频繁的现代社会,仍强调编修家谱,其意义表现为五大方面: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 2.2村谱编修活动,宜党委倡导、行政推动,村(社区)支持,家族自主,依法修谱。修谱宜遵纪守法。家谱编辑部的所作所为,家谱的内容,不能和现行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 2.3家谱编修内容与形式质量的总体要求:内容上,依法修谱,扬善隐恶,详略得当,保护隐私。形式上,符合伦理,守正创新,合乎体例,因地制宜;表达上,记录客观,表达通顺,语言精当,体现特色。 2.4修谱经费筹集使用要遵守自愿、节俭、合理、公开的原则。不得强行摊派,不得利益交换,不得贪墨浪费,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2.5宜区分文化谱系与血缘谱系。文化谱系是国人普遍的祖宗崇拜观念的产物,不宜用历史客观原则来观照。故非有确实依据,不轻易改动旧谱远祖谱系,以免于陷入远祖谱系异同的争论。若有改动,必须明示,不得暗改。 2.6坚持自然人书写精神,人人入谱,人人参与。犯过错误的族人,允许其入谱。某人有隐私保护要求,宜个别化处理,不宜成为普遍原则。提倡计划生育以后出生的女性入谱。绝对禁止未出生者预先谱。 2.7大继承小创新。家谱编修不复古,对老家谱好的内容体例习惯予以保留。要顺应时代发展,创新体例。家谱结构简单明了,类别丰富多彩,做到查询简单方便。 2.8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记述本姓渊源历史、繁衍播迁、分支、分布、世系辈派、家族人物、家族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2.9增进社区的文化认同。必须贯彻团结方针,不搞宗派,注意修谱姓氏和其他姓氏的和睦,同一姓氏不同村落之间的和睦,同一村落内各房系、家族之间的和睦。 2.10 要遵从当地风俗文化和基本伦常。 2.11为体现修谱的隆重和庄严,提倡一些重要节点要有适当的仪式感。 2.12要区分宗法管理与历史记录的不同。宋元明清以来的族谱是宗族自治管理的产物,有强烈的政治与利益属性,故入谱与出谱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现代宗谱的编修,主要是家族联谊与历史记录功能,所以入谱原则会比较宽泛,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加以记录。族人要求入谱,均可灵活满足。 2.13迁离家族聚居地的族人,要加注现居住地址,记载简单情况。一时失联宗人也要略记线索,以备后查。 2.14新、旧谱同修,杜绝发生新修谱简单承接旧版老谱现象,以免后世新谱存而旧谱毁损,造成谱系断代难稽。 2.15旧文不弃。对完全不合时代的资料可专设“文献录”等予以保存,如家规、诰敕。 2.16强化家谱的史料性。行传的编写可适当改革,增加人物信息。要增加百姓传记资料。 2.17除了传统的手工修谱,也鼓励合理利用家谱编修软件和手机APP,在信息征集、录入、校对诸问题提高效率。 2.18 编修家谱应延续不断。传统家谱编修多30年小修,60年大修,当代修谱,如条件成熟可提前。 3.编修流程 3.1建立理事会 3.1.1发起人:宗族事务热心人,德高望重的长者,政界有影响力的人,经济界有实力的人。 3.1.2修谱筹备组。由发起人邀请各界各房族房份的代表,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尤其是政经文方面人士,召开筹备会议。统一修谱思想,成立纂修族谱理事会,推举负责人。 3.1.3筹备组要坚持民主协商精神定期或不定期开会议事,确定编辑班子和工作分工;确定修谱时间段;确定修谱模式;筹集经费,确定经费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确定入谱标准;组织族人普查;审核族谱草稿;确定印谱事宜,召开圆谱大会 3.2筹措经费 3.2.1经费开支:类别有印刷费、办公费、差旅费、伙食费、人员工资补贴、圆谱经费及其他。 3.2.2经费来源:主要渠道有捐助、人丁费、众筹预收等。 3.2.3经费管理监督:设立会计和出纳,拟定收支规定和审批公布监督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定期公布账目细节。 3.3设编辑部 3.3.1修谱理事会下设修编机构,设主修、主编,及通联、采访、校对、摄影、编辑等岗位。 3.3.2主修:建议由家族理事长担任,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3.3.3主编:主编人选应该在古汉语、文笔、民间习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主编负责全盘编辑工作,对各位编辑作出分工,制定整体思路和完整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主编必须掌握突出重点,兼顾全局,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大族小族、大村小村、总支分支,一律平等对待。 3.3.4通联采访:由热心家族人员担任,负责谱丁等信息的征集。 3.3.5编辑、校对:分章编辑成稿。校对承担三校工作。 3.36摄影:找懂摄影技术的人担任,负责精美图片的拍摄。 3.37鼓励老年人参与修谱,老有所乐,发挥余热,言传身教的影响大。鼓励、指导年轻人参与,为家族培养后备力量,打好下一次续修基础。 3.4确定样式 3.4.1确定新老谱衔接方式,或老谱影印,新谱排版。或将老谱全部录入,全部排版。 3.4.2确定印制样式,竖排或横排,宣纸或现代纸,繁体或简体等。 3.5拟定篇目 有老谱的,可沿袭原来的门类,适当增加合时代的新篇目。新修的家谱篇目,可参考后面“宗谱体例”。 3.6资料收集 3.6.1根据篇目进行资料搜集,要调查姓氏源流、祠堂族产、族人迁移、经济发展等信息,并分类汇总。 3.6.2对老谱的调查。能找到老谱的,尽量寻找。一时找不到老谱,也不必等待,可先从当代可知家族人员的编修入手。 3.6.3谱丁普查。在世的族人,统称为谱丁。谱丁普查是将上次修谱在世的族人和上次修谱后到本次修谱截止日期前出生的所有族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记录。征集途径,一是谱师征集,二是分房征集,三发表征集。三种方式,后者效率最低,差错也最高。 3.6.4普查内容包括:父母、名、生(生肖)、卒、葬、娶、子女、嫁、嗣和个人重要经历等要素。独立的世传,可做成简介,人人入谱。如此,可增强家谱的史实性。 3.6.5有老谱者,表上端会加上某房某支。族人往往不知我支在老谱几页,多要编辑添加。 3.6.6要设开谱仪式。根据各地风俗,邀请族长,或是族里有夫妻白头,家庭和睦,四代儿孙满堂的长者担任。 3.6.7资料要真实、准确。有歧义但不可或缺的资料,多说并存。 3.7世系编录 3.7.1制作世系图。将调查记录资料里的谱丁,按该宗族的辈分全部画到纸上,一辈一辈用线条连起来。 3.7.2根据每一份普查表,撰写每位族人的行传。 3.7.3如果老谱有“脱代”现象,不可随意添加。要组织专人反复审议。没有确切把握,空着该处。 3.8分工撰写 3.8.1主编依据工作量和编辑情况进行分组或分人按篇章进行撰写。合族谱、通谱可以先分区域进行分组,再由主编分派人员分工撰写。个人和小组之间要经常沟通合作。主编依据进度情况,及时开会讨论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3.8.2分工负责的人员要明确撰写内容和质量标准(参考模板),明确完成时间节点。 3.8.3借鉴宗谱等古文上的内容要区分剽窃抄袭和引用化用的区别。提倡用浅易文言文写序赞传铭,也可直接用白话文写作。 3.8.4引用该族古人的,可以配合墓志照片,方志影印,古谱影印等。 3.9整合总纂 主编将不同类型的稿子汇集成谱,对照模板,删繁补要,核实资料,处理内在矛盾,调整章节,润色文字,使全谱观点、体例、文风统一。 3.10谱师排版印刷 修谱的基本模式,由家族组织编辑部,负责家谱文字编辑,再交由专业谱师或修谱公司(软件提供方)排版。 3.11谱师修编一条龙 也有谱师提供修编一条龙服务的,直接主持谱丁征集、排版、印刷工作,流程会更简化,效率会更高,可以保证家谱顺利修成。 4 .宗谱体例 有老谱的家谱续修,往往会沿袭。新修家谱,至少要包括下面所述18项。 4.1 封面、家谱命名 4.1.1家谱命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号、几修、原籍等。 4.1.2封面题字宜用醒目的标准字体,不宜使用不易识读的篆体。篆体题字可放在扉页。 4.2扉页、版权 4.2.1现代家谱的扉页与版权,按现代图书要求设计。 4.2.2自印家谱,也提倡加上家谱印刷机构名,近于现代图书版权页。 4.2.3宜加“家谱提要”,方便公藏机构著录。家谱提须具备:谱籍地、姓氏、书名、责任者、版本(堂号)、附注(修谱次数、字辈)、内容提要(家谱的卷目内容、迁徙经过、始祖和始迁祖、名人和名作)、装订、备注。 4.3卷首图像 4.3.1地图、照片注重典型性、资料性,从不同角度反映家族变化的情况。 4.3.2照片 4.3.2.1照片的种类:历代家族名人等画像、宗支祠堂照、始迁祖、家族历代名人等墓茔照、重要匾牌照片等。 4.3.2.2照像要主题明确,清晰端庄,图注要素齐全。 4.3.2.3图像排列位置,正文前后或随文插图,要注意尊祖敬宗的伦理性。 4.3.3地图 4.3.3.1地图的种类有地图和专题图、示意图等,如本行政区域位置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 4.3.3.2地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和有关部门绘制或者审定的,可引用百度地图等公开地图信息。 4.3.3.3重要地理信息数据采用测绘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地图注明比例尺。 4.3.3.4地图的制作规范,要素齐全,要有图题、图例和注记。 4.4序言 4.4.1序言内容:反映该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谱序介绍修谱缘由、目的、修谱过程、修谱人员组成、姓氏源流、迁徙经过、编修原则等。 4.4.2谱序作者:一般有主修、主编或家族相关重要人士,2-3篇为宜。 4.4.3旧序处理:建议放入“历代谱序篇”。 4.5凡例 4.5.1凡例是落实家谱编修指导思想和目的任务的实施细则:谱书命名、编次结构、篇目设置、行文规范、开本大小、排版形式、起止断限、增补范围、入谱标准、逝者称谓、采访步骤、资料考定、图表编排、附录选取等。 4.5.2凡例格式,一事一条,内容简洁明快,起到读者快捷读谱、査谱和用谱的作用。 4.6姓氏源流、族人迁移 4.6.1每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系源流,主编应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和清楚,可单独成文。 4.6.2忌套接名人高官,强调实事求是,没有多重证据(如正史、方志、族谱、墓志等印证),要加上“据传说”“待考”。 4.6.3大迁移的时代,族人迁移到各地,要梳理清楚,略记线索,并列表附后。
4.7村落与祠堂简介 4.7.1将宗谱所涉及自然村、行政村、祠堂历史做一简述。 4.7.2简史内容可从社区概况、村庄流变、经济建设、教育、文化、党群组织、革命烈士、村庄人物、村庄传说、村庄荣誉等,视实际情况写作。 4.7.3祠堂简介可从起源、嬗变、结构等入手写作。 4.8字辈与行第 4.8.1字辈,即阳行,以别尊卑,一般用于谱名。 4.8.2行第,即阴行,又称雁行录,以分昭穆,一般用于谱内同辈大小顺序编号。 4.8.3续增字辈和行第:当增补新的字辈。 4.9家训(家规) 4.9.1为了家族稳定发展,家族宜制定训诫,用以教育、规范和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 4.9.2除了传统的规训式提炼,宜增加家风故事片段,增加可读性与理解性 4.10传记资料 4.10.1老谱有数量不等的传记资料,原则上全部照录。 4.10.2如有古籍阅读能力,要加现代标点,或可翻译成白话。 4.11世系图 4.11.1世系图是家谱的主体部分,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可分源流世系图、本宗世系图。 4.11.2传统世系表主要有四种:欧阳修的欧式图谱、苏洵发明的苏式图谱、宝塔式图谱、牒记式图谱。瓜瓞图是一种用吉祥图案来表达的花式世系图。现代家谱软件,式样更多样化。 4.11.3家族规模较小或新修的家谱,女儿可以作为本族的传承人上世系图。出嫁以后,她们既可在夫家上谱,也可在娘家上谱。 4.11.4提接页码。传统家谱多写“启后”,表示承先启后;当代家谱有用“下转哪页”,方便速查。不同家族可根据习惯加以选择。 4.11.5人名速查表。每个族人编号,由电脑自动生成,编成人名索引。 4.12分层次行传 4.12.1基本要素:父名、长幼次序、性别、己名、生卒、婚(配偶姓名)、葬、育等。 4.12.2扩展要素:字、号、房派、迁居、学历、职业(职务职称、重要荣誉)、年龄,配偶出生时间、学历、职业、年龄以及其父亲姓名、籍贯、职衔等。 4.12.3特殊要素:血缘方面的易姓、继嗣、领养,要素和子嗣方面的失记、无后等。 4.12.4当代人物有条件宜加小照。 4.13人物录 4.13.1历代对社会或本家族有所贡献的人物,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或博士后学者,担任一定职务者,不论子、女、媳妇均列入人物表。 4.13.2对德行有特殊可嘉者宜简介,简志其宗教信仰、良好德行(传统如守节、上寿等,读书、从业、从军和对家族、社会贡献,即慈善公益)、技能特长,是否有家传等碎片化事略。 4.13.3德行卓异,事迹比较完整的,逝世者宜入家传,在世年高者可写作“自述、纪事”等。 4.14著述(艺文) 4.14.1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以及书画、歌曲等。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4.14.2可以收录族人著述目录。 4.14.3其他人写本族、本地的文章也可收入。 4.15大事记 4.15.1家族大事,是全家族内发生的决策性大事、高兴的事、影响较大的事。 4.15.2家族规模大小不同,所选择的大事也不同。家族规模越大,所选大事越宏观;反之,家族规模越小,所选大事越微观。 4.16功德榜 4.16.1功德榜表列捐资人姓名及捐资数额,资金的收支情况可附录。 4.16.2对重要捐资人的表彰,可设计得更为巧妙更有文化气味。 4.17领谱字号 前人的做法,一是千字文,二是天干,三是地支,四是自编诗。也可直接用数字来编号,登记造册,方便核对。 4.18编修始末(后记) 4.18.1修谱始末,包括修谱起因、组织领导、方法步骤、修谱时间、修谱体会等,宜详写。 4.18.2 要保留相关修谱文件,以备后人查询。 4.18.3后记或跋,可简写,也鼓励详写。 4.18.4对本谱主编、编修人员对以简介。 4.19余庆录 家谱的结尾会刻意留一些空白纸张,称为“余庆录”。用来记录新添子孙相关内容,同时可以在长远时间中保护正文页面。 4.20分层次确定家谱修编的结构内容 4.20.1合格家谱的基本内容:谱名、序、修编者、目录、凡例、字辈、世系和世传等。特点是结构基本完整,重在血脉繁衍,类似完整的房谱。 4.20.2品质家谱的扩展内容:图像(地域图、像赞、墓茔、宗祠)、堂号、源流、迁徙、家训、家传、文献录、图照录、余庆录、功德榜、藏谱志、编后记等。特点是结构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重在提升家谱的历史文化属性,强化存史、教化的价值。 4.20.3优质家谱的特色内容:名人序、题词、瓜瓞图、自述(回忆)、考辨、契约、族产(慈善公益)、艺文录、亲恩录、世居地、解密期、参考引用资料、检索、收藏、保管等。特点是充分体现家谱个性特色,包括地域性家谱传统,家族人物、历史文化及经费的特点,发挥主修、主编及理事会创造性。。 5.姓氏通谱 5.1通谱的名称,其前半部分为“中华(华夏、世界)”;后半部分,多数名为总谱、通谱、统谱,还有名为联谱、合谱、大成谱、大全、大家谱等。强调“中华”,是对“根”的重视;用“世界”,则重在空间。 5.2通谱是文化谱,不是血缘谱,它以行政空间为单位的家谱建构方式。通谱的特点“一定要通”,即收入本卷的各宗支要尽可能通,但不可能每个宗支都能通。通重在打通,让彼此有联系度。通谱,是指同姓宗族间通过合作(认同共祖、连通世系、重排昭穆等)编修出来的大家认同的谱牒总纲。修通谱是一种联谱活动,联谱是指联支系,把散居在全球各地某姓氏宗支并联汇编,并非把全姓所有先祖和现在所有人口合编在一起。“通谱”至少要有“三通”(文化通、血脉通、精神通),这“三通”才是“通谱”的精、气、神。始终贯彻“统一世系、理顺源流、摸清分布、彰显文化”宗旨。 5.3通谱或总谱,体式各异,不外是总卷与分卷。按空间大小,通谱可分国谱、省谱、县谱三级。 5.4修通谱是一项前仆后继的姓氏文化事业。其意义有七:1、体系化家谱编修制度的确立。2、各姓氏通志的首创。3、公众参与修谱。4、通谱是各姓氏文化的积累。5、家族大数据建设的尝试。6、便于各地族人寻根问祖。7、加强同族的全国、世界联谊性。 5.5一套高质量姓氏通谱的编撰是一项大型的系统文化建设工程,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5.5.1要有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骨干力量。编修通谱必须有个有号召力和战斗力,无私奉献,能统筹协调,能办大事,办得了大事,能指挥和指导编修工作的领导班子以及各地具有同样素质的骨干力量。 5.5.2要有一批热心的编修人员。这些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编修谱牒专业知识,热心于编修家谱工作,有细心有耐心,吃苦耐劳,精力充沛,乐于奉献。 5.5.3要有充足的编修经费。 5.5.4要有清晰可寻的脉系。 5.6全国的通谱编修,主要有三种模式: 5.6.1“先总后分式”或“从上而下”。 5.6.2“先分后总式”或“从下而上”。 5.6.3“总分结合式”或“上下结合,同步启动”。 5.7编修通谱有大量的工作来做,要组织动员、确定框架、资金匡算、资金筹集、队伍建设、技术培训、制定凡例、编辑简报、梳理脉系、搜集资料、上下联络、录入资料、具体编修、三审三校、制作印刷。 5.8编撰通谱一定需要软件,选择合适的软件将可以事半功倍。 6.1公众家谱是直系五世家庭的谱系之作,有别于大宗谱。公众家谱也有别于支谱、房谱,是独立的家谱编纂模式。 6.2公众家谱编纂理念的提出背景,呼应了今日中国家庭原子化现状。用电脑写作,成本低廉。由于规模小,吸收历史学的要素,引进家族史理念,可以使家谱与家族史结合起来,从而使内容更为丰富,更有史料价值。 6.3可以发展成亲情谱,将外戚一系也写进来。这种连及修谱方式,可以带动相关外戚家族修谱,普及修谱风。 6.4公众家谱模板 ××(省)××(市、县、区)××(镇或街道)×氏家谱 修谱人:×× 6.4.1修谱缘起 指本次修谱原因、经过、说明。 6.4.2姓氏源流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姓氏全国范围的源流、主要名人、郡望、堂号、字辈。二是本支的地理位置、人口、字辈、家训等。 6.4.3宅第变迁 用房屋照片、文字说明的方式,反映本家族住房的变迁。老房子如果没有照片,可凭记忆画一张草图。 6.4.4 谱系世表 可传统宋式、苏式,也可宝塔式。 6.4.5 族人简介 小传格式:×××(1931.3.5—),称谓、生肖、身高、血型、学习经历、结婚时间、工作经历、性格特征、生活事迹。 6.4.6 家风故事 通过家族人员的故事片段,反映本家族的良好家风。 6.4.7 家族纪事 所谓家族大事,是决策性大事、高兴的事、影响较大的事,举凡家族成员出生与过世、结婚、学习、工作、迁移、荣誉等可算大事。 家族大事记,突出时间本位原则,是指整个家族人员百年内的主要活动事迹的统一编排,多为事纲。 6.4.8 家族简史 可根据前面所列“家族纪事”与大小传所及小家族发展线索,对家族历史过程作一个综合性的、粗线索的叙述。 尽量能客观地反映家族的迁徙分化、繁衍生息、荣衰升沉的史实。 6.4.9 诗文选萃 选择一部分本家族成员创作的诗文、论文。 6.4.10 往来亲戚 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谱系图,二是小传,三是照片集。 6.4.11 后记 略谈写作过程中的趣事、感悟。 7.1百姓联谱性质 7.1.1百姓联谱是指公众家谱的汇总。 7.1.2如村为单位编纂,可称某村百姓联谱,简称为村谱。村是新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以村级行政空间为单位编纂新型的诸姓联合家谱,可以充分体现当代中国行政管理的特色。由村“二委会”主导,组织人员,提供经费,最可操作。 7.1.3百姓,一是诸姓,二是民众。百姓家谱,表示是老百姓的家谱,摒弃原来一姓宗谱的宗派嫌疑,成为记录当代多姓家族历史的载体。这是保存村中各姓历史之法,相当于完成几十姓的百姓家谱编纂,规模效应更为明显。 7.1.4百姓通谱是一种组合模式,合起来是百姓家谱,分开来是各姓家谱。如此,各家只管收藏单行本即可,村委档案室收藏完整版本。如没有隐私保密考虑,也可每户一册。 7.1.5着墨各姓在本村的源与流。 7.2各姓谱系模板 每一个家庭分支,由谱系图、世传、照片三部分组成。 7.2.1谱系图,可用传统宋式、苏式,也可用树状型。 7.2.2小传:可略,仅字名字、公历生卒年、农历生卒。可详,成为人物小传,×××(1931.3.5—),称谓、生肖、身高、血型、学习经历、结婚时间、工作经历、性格特征、生活事迹。 7.2.3照片。可以放家庭集体照,图注照片人物上人名。 7.2.4家风家训故事。 7.2.5如条件允许,也可增加百姓家谱其他门类信息。 7.3百姓联谱 百姓家谱的汇编方式,姓氏为一级目录,同姓下不同支家庭为二级目录。 8.1家谱编修的影像化,这是融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 8.2影像家谱有图说家谱、家族纪录片、家族声音。前者是文字与照片的结合,后两者完全是影像模式,通过家人来讲述。 8.3图说家谱 8.3.1家族影像志,也叫相片书,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轻传记文体。此类家族史体裁适应小家庭,尤其适应城市家庭。它可以自写,也可以口述。 8.3.2家族影像志制作模式,主要有家庭影像志、城市家族影像、影像志家谱、全家大合照等。 8.4家族纪录片 8.4.1通过家人口头叙述呈现的影像家族史。 8.4.2口述视频家史由口述、视频、家史三要素构成。三者各有不同的规则制约,要取得平衡。 8.4.3除了常见的回溯式纪录片,也有跟拍式家族纪录片,属即时记录。 8.4.4公开传播的纪录片与私下自用的纪录片,生产要求有不同。 8.5家族声音 指用音频的方式,记录下家人的声音,让家族当事人开口说话。 即使视频,也可转化为音频。 音频空间小,更易制作与传播。 9.家谱行文规范 9.1家谱编修,使用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所收录的简化字,但旧谱中的人名、地名、职官名等专有名词的繁体字、异体字因使用时发生字义变化的仍保留字体原貌。 9.2家谱采用语体文记述,尽量不采用文言文或少用文言文。 9.3文风应力求严谨、朴实,语言准确、简洁。 9.4使用口语、方言、土语、俗语要适当。时间、空间概念表述准确具体,指代明确。 9.5家谱采用专有名词、术语时应力求标准化、浅显化。 9.6不同时期的国家、团体、机构、职务等名称,均用当时名称。历史朝代名称使用规范的通称,以《辞海》附录的中国历代纪元表为准。 9.7同一地名,古今所指各异者,应予注明。 9.8标点符号的使用应按201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规定。 9.9数字、量和单位的使用规范、统一,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9.10公元世纪、年、月、日和时,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9.11使用历朝帝王年号,除加注的公元年份用阿拉伯数字外,一律使用汉字。 9.12引文在右上角标码,标注次序为:作者名、篇名、集名、卷次、出版社名、出版年月。 9.13图片应真实、清晰,并配有简洁、准确的说明文字。 9.14用繁体字排版,忌繁简混合。 9.15用浅显文言文写作,得加标点。 9.16文言文写作遇数字要用中式大写法表达。 10.1三审 10.1.1当事人初审,责任编辑二审,主编(总编)三审。三级审稿缺一不可。 10.1.2凡涉及人名、生卒时间、称谓、地名等基本信息,必须经本人核对。 10.1.3责任编辑必须逐字逐句地认真审读家谱全稿。 10.1.4终审应审读全部书稿,做出总体评估。 10.1.5在三审过程中,要注意知识性、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 10.2三校 10.2.1坚持“三校”(一校、二校、三校)检查流程。“三校”必须多人交替进行,不能由一人独自承担。 10.2.2随写随查,每篇完成即校对,不要等全部成稿、数量过大时再来校对。 10.2.3两人对读,通过声音发现错字。 10.2.4电脑检索纠错,消灭常见错字。 10.2.5用“黑马”校对软件自动校一遍,找出必错与疑问之处。 10.2.6分章分篇校对,不同人承担不同篇章的校对。 10.2.7主题校对法,每次校对只管一个专题,譬如封面、扉页、版权页、序、凡例、目录、序码、标题、页码、转行、错字、标点符号、注释规范、参考文献、图表、余缺等。 10.2.8家谱的差错率应不超过万分之三。 10.3不同装帧 10.3.1传统家谱编排、装帧 10.3.2竖排,繁体字,宣纸,手工线装,较好地保留了古谱的传统格局和庄重、质朴、典雅的谱牒外观。 10.3.2宣纸品种繁多,可分为熟宣与生宣、手工宣与仿手工宣,价格不一,保存年限,标准不一,印刷效果不同。熟宣适合画图,发黄硬化比较快。 10.3.3字体不必太大,大了浪费纸张;也不能太小,小了影响老人阅读。字体前后要统一,不要使用太多字体,过于花哨。 10.3.4繁简转换,宜注意某些特殊字转换不匹配问题,可查阅相关常见繁简对照错误表。 10.3.5装订用古式线装。近年也有牛皮纸装订。 10.3.6封面工艺,多用皮革面、绫绢布面、漆布面、彩烙工艺面、胶化工艺面、精品纸、彩印封面等。 10.3.7仿古家谱印刷,是一项比较专业的活动。建议找仿古家谱专业印刷机构印,他们掌握基本的仿古家谱印刷标准,不必家族修谱人员亲自学习掌握。 10.3.2现代家谱编排、装帧 10.3.2.1基本要求:横排、简体字、现代纸、胶装。 10.3.2.2字体前后要统一,不要使用太多字体。原则上只用五号宋体,不用其他隶书等体。 10.3.2.3注意开本大小、整体色调、页边距、页眉页脚、图片的像数。 10.3.2.4规格标准,尺寸统一,建议用大16开、正16开,有利于印刷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收藏存放。不宜使用过宽大、过重的铜版纸印刷。 10.3.2.5装订用普通平装与硬壳精装。 10.3.2.6当代家谱印刷,按现代图书印刷标准印。 10.3.3用纸多样化选择 10.3.3.1家谱印刷多用宣纸、仿宣纸,也有用书刊纸、道林纸等。 10.3.3.2用宣纸或普通纸,各有存在的理由,完全看不同家族不同的审美与财力而定。 10.4自印或公开出版 10.4.1家族自印。 10.4.1.1要选择专业的家谱编印机构和印刷机构,以保证印刷规范与质量。 10.4.1.2家谱印刷企业应把关印制质量关。 10.4.1.3专业古籍印刷厂或家谱印刷社应制定家谱的印刷标准,确定相应的大小尺寸、边框、版心、鱼尾、四周单边、双边、封面用材、印刷工艺诸标准。 10.4.3线装家谱宜用谱箱保存 谱箱既可保护家谱,又可显示尊严、气派,体现传家宝的功能。 10.4公开出版 10.4.1纸本家谱出版,符合国家关于出版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10.4.2电子家谱的家谱,符合国家关于电子出版物管理的规定。 10.4.3版面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装帧美观、大方。 10.5电子家谱 可硬盘保存、云端存储,进入数据库,便于长久保存,传世珍藏。 11.1圆谱活动 11.1.1家谱修成后,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颁谱仪式,是善始善终的活动。 11.1.2圆谱活动可增进族人情感交流,团结在共同的祖先旗帜下,是农村人更易接受的家族公共文化方式;圆谱可普及家谱知识,让家谱观念进入各人的大脑记忆,培育家谱理念,有利于下一届修谱工作顺利进行。 11.1.3本着节约精神,酒席不必过于奢华,宜以简朴为准。 11.1.4圆谱活动可编印彩色纪念画册,作为家谱的附录,永久纪念。 11.2家谱收藏 11.2.1除族内私藏,鼓励送公藏单位图书馆或家谱馆,能更好地保存家谱,也利于他人阅读、研究。 11.2.2应进入《1949年以来中国家谱总目》,方便各地读者查询。 11.2.3宜加强特色新谱的评鉴与宣传,强化家谱传播与普及工作。 11.3家谱的补正 11.3.1家谱分发到各户时会发现小差错,宜及时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撕谱”甚至上告等恶性事故。 11.3.2补救办法:家谱印刷数量大者加印《勘误表》,印刷数量小者刊刻错字图章,覆盖错误之处。个别严重者可以单册重印。同时,通报给大数据平台进行同步校正。 11.4老谱与修谱档案宜保存 11.4.1新家谱编修完成后,要妥善处理老谱。老谱保存之法,或送公藏或影印,影像是最为理想的化一为千的保存良法。 11.4.2本次修谱所形成的档案宜装订成册并妥善保存,以备查询和下次续修。 11.5宜加强家族历史教育 11.5.1宜家家一套,大量传播,扩大家族历史教育,用正能量引导族人的前进方向。 11.5.2只有普及了家族史观念,才有利于后人续修家谱,让家族记忆代代相传,成为家族文化遗产。 12.1家谱标准宣传与培训 12.1.1家谱标准通过后,要加强广泛的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 12.1.2通过培训,让更多的人接受、认同浙江省家谱编修标准。 12.2修谱报备与指导 12.2.1各修谱家族决定修谱后,应及时与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取得联系,做好修谱报备工作。 12.2.2家谱会安排相关修谱指导专家,及时给予业务指导,开展家族修谱培训活动。 12.2.3引导家族修谱委员会按省家谱编修标准制定相应的体例与要求,报省家谱会审核通过。 12.3 参与审稿活动 12.3.1各家族修谱初稿完成,宜及时向家谱会提出评审要求,家谱会及时派修谱指导专家参与初审,按家谱标准来验收,及时改正不符合要求者。 12.3.2定稿时,宜再请家谱会派专家评审。一旦符合修谱标准,由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出具书面专家会议纪要意见,刊于家谱卷首,给予行业权威审定支撑。 12.3.3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属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
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 2022年9月
上一篇大俞文化网
推荐文章 |
|